火车大

“失宠”的柳琴戏?浅谈柳琴戏发展限制

文化更新时间:2024-03-29 12:52:03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是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失宠”的柳琴戏?浅谈柳琴戏发展限制。

可能感兴趣》》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的传承意义

应该承认的是,柳琴戏正慢慢“失宠”,剧团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负担重,经济状况拮据,工资不能保证,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演出场所设备陈旧不堪。剧团也同样面临着生存的挑战,柳琴戏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困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日益活跃、发展、壮大。可总体上讲,还处在一种保守封闭状态,思想不解放,放不开手脚干事,谨行慎为。虽然艺术资源潜力很大,但却没有很大作为,突出问题主要以下几点:

1、设备落后。由于受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革、时尚文化的冲击,况且原有的设备陈旧、装置简陋,已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观众的要求,很难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柳琴戏的观众主要是在农村,过去一个戏连演连满几个月的盛况经常看到,一个新戏能演十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论城乡,卖票演出已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农民想看戏而看不到,剧团想演出又很难下得去,过去柳琴戏在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送戏下乡遇到困难,往往演一场换一个地方,不仅演出成本高、损耗大,而且“根据地”的农村观众也有日渐减少的趋势,形成了“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的怪圈。这些都直接导致剧团的生存危机。

2、人才匮乏。由于眼下戏曲不景气,艺术院校的戏曲专业取消,而且很多创作、表演人员纷纷转行,人才凋零。在加上体制原因,受编制的限制,十几年来只退不进,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现象严重。老艺人相继去世或退休,在世的也年事已高,不能登台演出,很多有价值的传统剧目没有挖掘,许多精彩唱腔、唱法和表演艺术没有完全继承下来,濒于失传;随着在职人员年龄的不断增长,后继乏人的局面日益严重。我们既缺乏叫得响、知名度高的尖子演员,同时也缺乏编、导、音、美等创作人才,更缺乏懂艺术、善经营的管理人才。每逢排演新剧目,就捉襟见肘。

3、投入不足。资金不足是大部分艺术团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市级艺术表演团体大部分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历史欠账多,包袱沉重,生存困难,已经影响到院团的良性发展。仅以临沂市柳琴剧团为例,每年按工资的百分之七十拨款,每年十多万的演出收入日常开支都难以维持,更不用说排演新剧目了,设备器材难以更新,基础设施差。这些都影响了剧团的发展。

4、缺乏创新。由于在分布区域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柳琴戏它既不像京剧、评剧在表演上程式化,有完整的板式体系,也不像黄梅戏、吕剧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中逐步完善演唱特点,板式尚不完善,声腔还不够丰富,缺乏固定的唱腔模式,正处在摇曳阶段。因此,延缓了柳琴戏改革创新的进程,制约了剧团的发展。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滇ICP备2023005770号-212 huocheda.com 火车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