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大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梁王城遗址

更新时间:2024-05-06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新石器时代至战国)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并肩兵马俑

据南博考古专家称,如对梁王城遗址进行全面发掘,这里有可能成为与兵马俑齐名的国家级大遗址。“但在技术未达到能完全保护遗址的条件下,现在国家文物部门不提倡对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考古专家称,这几次对梁王城遗址的发掘都是抢救性的,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在此次抢救性发掘后,挖出的文物将被清理、保存并修复,考古用的探方将被回填,京杭运河也将东拓50米,届时,梁王城遗址的西部将被拓宽成河道。

专家观点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认为,梁王城遗址是战国时期苏北大的城址,梁王城连同周围同时期的鹅鸭城遗址、九女墩墓地共同构成了黄淮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框架。尤其可贵的是梁王城遗址大部分是被黄泛泥沙层所淹没,遗址保存状况很好,适宜被列为大遗址保护对象.

考古专家昨表示,这里可能是古徐国国都,有望晋升为与汉兵马俑齐名的国家级大遗址梁王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大的城址,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堆积,是研究黄淮地区人类文明起源的“活教材”,并入围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等单位组织下,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抢救性发掘。

文化层分明

5月11日,记者来到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的梁王城遗址发掘现场。

“这是梁王城遗址北城墙的一部分。”施工人员李师傅告诉记者,眼前这两个分别深约7米,长10 米左右,宽五六米的探方,正是对梁王城北城墙遗址进行选点挖掘取样考证。

梁王城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沿着遗址一直往南走,在梁王城内,两处面积均在百余平方米的探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探方内文化层分明,能明显看出文化层的不同颜色。

考古专家介绍,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普遍在4米左右,深处达5米。遗址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5000年。在探方内,记者还发现了一些陶片和牛骨。

抢救性发掘

在紧靠运河东侧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已开掘了12个探方,100多名工人正在清理泥土、挖掘文物。在这个约15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12个探方内均有不同发现。其中出土多的当属大汶口时期的陶制品。考古人员说,在其中一个探方内还发现了一具小孩遗骨,头南脚北,四肢完好,姿态自然。

此外,还发现了五六座大汶口墓葬,墓葬里除小孩遗骨外,还有成年男女的遗骨。另外,在不同的探方内,除了大汶口时期的陶制品和石器,还有大量动物的牙齿、骨头以及水井、排水道等生活设施。“有的文化层堆积很多,代表了七八个朝代。”

考古专家说,梁王城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

据南博考古专家称,如对梁王城遗址进行全面发掘,这里有可能成为与汉兵马俑齐名的国家级大遗址。“但在技术未达到能完全保护遗址的条件下,国家文物部门不提倡对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考古专家称,这几次对梁王城遗址的发掘都是抢救性的。梁王城遗址日前在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组织下,再次启动新一轮的抢救性发掘,据悉,遗址抢救性发掘为的是“让位”于南水北调工程,待发掘及文物保护工作完成后,梁王城遗址的西部将被淹没在大运河南水北调的滚滚江水下。

古徐国国都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认为,梁王城遗址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大的城址,具有长达5000年的历史文化堆积,它对于黄淮地区人类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这里还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上湮灭了的古徐国国都。

“从遗址的文化层中可看出里面还夹杂着一层淤泥层,淤泥层证明城池曾被水淹过,从年代推算,这更证实了梁王城遗址可能就是当年的古徐国国都,并被吴所灭。”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惠光启说,公元前512年,吴国阖闾率兵伐徐,徐君章禹领兵固守徐城。吴军掘渠引水灌徐城,徐君知不能守,则断发携夫人降吴。徐国共经44代国君计1600余年后被吴所灭。

春秋战国风貌

考古专家表示,此次共发掘了1500平方米,加上前3次发掘的,梁王城遗址已发掘4000多平方米,预测再发掘1500平方米,就有可能获知梁王城遗址全貌。

据悉,迄今为止,梁王城遗址发掘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揭开了西周墓地的神秘面纱,发现了较多六朝时期的灰坑、灰沟、水井、房址等遗迹,出土了相当多的精美青瓷器,初步揭示出梁王城春秋战国古城的城址及宫殿风貌。

13日下午2点,邳州梁王城考古工地。

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员朱晓汀正蹲在墓穴里小心地清理一具人骨架。她用竹签一点点地挑土,然后用毛刷刷净。骨架很完整,虽然有破碎和裂痕,但却没有散乱,连指骨都一节不少,整齐地排列在泥土里。对考古队员来说,这非常难得,要知道这具骨架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留下的,距今已有5000年。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滇ICP备2023005770号-212 huocheda.com 火车大 网站地图